購買或查詢請電:
Purchase or query:
852-27639011

 

返回上頁 >>
《在收藏品時空中轉悠》
五彩粉彩與鬥彩瓷
作者:私人珍藏交易廣場編輯部 文章發佈日期:2018年6月29日
五彩是什麼
五彩是什麼呢?其實五彩是指藍、黃、紅、白、黑五色,泛指多種顏色。 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,分別代表木、金、火、水、土。同時, 分別象征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,蘊涵著五方神力。五彩瓷是在明清時代才出現的瓷器釉色, 始於明代宣德年間,它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,它屬於釉上彩的一種, 其主色調有紅、黃、綠、藍、黑、紫。
五彩是景德鎮陶瓷技術的優秀傳統之一。就年代來說,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; 就色彩說,有三彩、五彩和紅綠彩。其技法特點是單線條平面,線條剛勁有力, 筆劃簡練生動,色彩對比強烈,形象概括誇張,民間風格濃厚,裝飾性強。
五彩並不是指特定的五種色彩,因為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技術。比如明代彩料中無藍彩, 需用藍色表現之處,都用青花去替代,稱「青花五彩」,成為那個時代獨特的特徵, 主要是以嘉靖、萬曆五彩為代表。嘉靖、萬歷朝五彩施彩特點是: 大量採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,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合, 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廓,畫面濃重豔麗。
到了清代,五彩則又有不同了,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, 除常用的紅、綠、黃、褐、紫彩外,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, 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,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、濃豔奪目,因而康熙五彩亦被稱為「硬彩」。 康熙時期的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,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, 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,別具一格。雍正時期,粉彩盛行,五彩趨於衰落,所見多為小件器, 畫意較精細,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。乾隆以後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,而多與粉彩、 琺瑯彩等並用。至於現代五彩,就沒明、清時期那麼多講究了, 一般都是泛指顏色多於五種的彩色瓷器了。
清康熙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
粉彩
粉彩是一種釉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。 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, 受琺瑯彩瓷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, 從康熙晚期創燒,後歷朝流行不衰。粉彩也叫「軟彩」, 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。粉彩瓷的彩繪方法一般是:先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勾畫出圖案的輪廓, 然後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,再將顏料施於這層玻璃白之上, 用乾淨筆輕輕地將顏色依深淺濃淡的不同需要洗開,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濃淡明暗之感。 由於砷的乳濁化作用,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覺,與各種色彩相融合後,便產生粉化作用, 紅彩變成粉紅,綠彩變成淡綠,黃彩變成淺黃,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, 並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,給人粉潤柔和之感, 故稱為「粉彩」。這是使用「玻璃白」與繪畫技法緊密結合的藝術結晶。 使彩繪出現濃淡凹凸的變化,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。
早在清朝康熙後期,景德鎮的粉彩瓷就已問世,雍正時相當精緻, 乾隆年間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。「珠山八友」留下很多粉彩畫的瓷器珍品, 其領袖人物王琦,將一般的繪瓷方法應用於繪瓷板人物像,畫技精深,畫風新穎。
至於現代的粉彩瓷裝飾,在畫法上,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, 使無論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鳥蟲都顯得質感強,明暗清晰,層次分明。 採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劃,又有淋漓揮灑且簡潔洗練的寫意畫, 有誇張變形的裝飾畫風,甚至把版畫,水彩畫,油畫以及水彩畫等藝術融匯運用, 精微處,絲毫不爽;豪放處,生動活潑。
雍正 粉彩貴婦嬰戲盤
鬥彩
鬥彩創燒於明明宣德(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), 是釉下彩(青花)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。 鬥彩是預先在高溫(1300°C)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, 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(一般是3至5種彩料), 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輪廓線內的空間, 然後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(800°C)烘烤而成,鬥彩色調絢麗多彩、沉穩老辣。
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為點彩、覆彩、染彩、填彩等幾種。 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,多數造型小巧別致,有盅式杯、 雞缸杯、小把杯等。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,底有一「青花」字。
清朝鬥彩瓷器的產量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。康熙、雍正、 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可與成化鬥彩媲美,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。 總的來說,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, 改變了成化鬥彩的「葉無反側」、「四季單衣」之弱點,圖案性更強, 但也失去了成化鬥彩清秀飄逸的風采。康、雍、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, 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,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, 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。對這些器物要從胎、釉、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。 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,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。乾隆以後,鬥彩仍在生產, 圖案內容多為花草,且多團花,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,但筆法日漸草率。
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
返回上頁 >>
www.pcpcx.com

 Copyright ©2017-2018 Paper Communication Exhibition Services. All rights reserved.